名古屋春子
有些新生兒在熟睡中會出現驚厥和抽搐的現象。這種現象讓年輕的爸爸媽媽十分擔心,而又往往手足無措。那麼,什麼是新生兒睡眠抽搐呢?它有些什麼症狀?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寶寶在睡夢中發生抽搐?一旦發病,爸爸媽媽該採取什麼措施?平時又怎樣預防這種疾病呢?
在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兒睡眠時抽搐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是由於寶寶睡眠時大腦機能出現了短暫紊亂。新生兒的大腦皮層發育尚不健全,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是由皮層下中樞代替大腦皮層的功能來完成對四肢運動的調節與控制。
這種控制往往不那麼精確和穩定的,所以時常會出現寶寶四肢不由自主地抽動等情況。大腦皮層發育成熟後,正式取回對肢體的控制權,這種抽動現象就會逐漸消失。有時當有聲音時,寶寶會從睡夢中驚醒,此時也會發生抽搐。
全身肌肉強烈收縮,間歇性抽搐,身體向後彎曲成弓型;眼神呆滯或眼球上翻,神志不清。
只有部分肌肉發生抽搐現象,如面部,身體一側,手指,腳趾等。和全身強直性抽搐類似,侷限性抽搐也伴隨有眼神呆滯或眼球上翻,凝視,眨眼,神志不清等現象。時間可持續短則幾秒或十幾秒,長則幾分鐘。偶有可持續30分鐘以上者,稱為驚厥的持續狀態。
半歲到4歲的兒童多見,發病時間極為短暫,並可快速恢復神志。一般來說,一次發熱只會抽搐一次(多在發熱的早期出現),熱退後大約一星期可以恢復正常。
寶寶睡覺時有時會發生抽搐,爸爸媽媽要仔細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原因:
腦組織缺血缺氧,該原因造成的抽搐佔所有病例的2/3,發病一般集中在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顱內出血,這類原因導致的驚厥和抽搐一般發生在出生後2-3天;腦梗阻,以動脈梗阻為常見,容易在新生兒降生後4天出現。
病原微生物感染,如腦膜炎,腦膿腫,敗血症,破傷風等,均可以造成寶寶抽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破傷風在發生抽搐的同時,一般會出現牙關緊咬的現象。如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就已經安生了感染,一般會在出生3天后發生驚抽搐;如寶寶出生後發生了感染,往往在1周後才會出現類似現象。
比如,低血糖(出生3日內多見),低鎂血癥,低鈣血癥,低鉀血癥:維生素B6缺乏;膽紅素代謝異常,氨基酸代謝異常,高酮酸血癥等,可能導致新生兒持續地抽搐。
服用興奮劑過量;服用過大劑量的抗哮喘藥物(如茶鹼類);有機磷農藥中毒等,都有發生抽搐的可能。另外,在孕期內使用麻醉類藥物或抗癲癇藥物等,會透過胎盤屏障影響到胎兒。寶寶出生後,就不再得到藥物,從而發生撤藥反應:降生後的驚厥與抽搐,並大多在1-2天內恢復正常。
當寶寶有腦積水,或頭顱發育畸形,腦功能不全時,有可能引發抽搐現象。
出生數天內發生,頻率比較高但是一般狀況不嚴重,大多數病例在未來數週至數月內不治自愈。
當寶寶發生了抽搐,年輕的爸爸媽媽有時候會手足無措。掌握一點相關的醫學常識,會有助於在寶寶發病時給他們必要的幫助。
當寶寶發生抽搐時,爸爸媽媽切忌抱著寶寶來回搖晃,因為這樣的搖晃會加重病情。應該將寶寶身體放平,使其頭偏向一側,使孩子的頭向後,並將孩子的領口,皮帶等送開,切記不要讓他跌倒。
檢查孩子的口鼻等部位有無嘔吐物或分泌物。如有,要及時地清除,以保證呼吸道暢通。另外要非常注意的是,為防止寶寶發病時咬斷自己的舌頭,要用紗布或筷子等放置於上下牙齒之間,同時要用手指掐人中和合谷穴。
有必要壓住發病者,並且注意不要讓周圍的尖銳物體碰傷他。但是要注意,壓他時不能使用強力,否則有骨折危險。
如發生發熱現象,不能給予口服退燒藥,只能使用肛門栓劑來退熱。切不能在發病時或發病之後一段時間內給孩子食物或飲料,否則會被嗆住。
在採取以上急救手段同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發病的情形:例如,是全身還是區域性抽搐;抽搐時眼睛,面部,四肢的變化等。這些資訊在醫生對孩子進行救治時極為重要。
控制症狀後,立即就醫。在確認發病的具體原因後進行鍼對性治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爸爸媽媽懂得怎樣預防新生兒抽搐,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寶寶發病的機率,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該病預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尋找發病的原因,通過原發病的治療來預防。列舉幾個例子:
四代試管
卵巢早衰交流群三代試管
優生優育攻略群高齡生子
絕經助孕攻略群無精/死精
顯微取精交流群冷凍卵子
生育力保存經驗群出國生子
海外試管交流群大家在看